北半球夏季熱帶大氣季節內振蕩(BSISO)能夠顯著影響季風爆發、活躍和中斷、臺風活動、地表氣溫異常以及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發生🧑🏽🍳,深入研究BSISO的活動機理對提高全球次季節預報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我系博士生曹璨(第一作者)和吳誌偉教授(通訊作者)的最新研究基於兩類新型拉尼娜(mega和赤道型拉尼娜)背景(圖1),以海洋性大陸地區BSISO事件為切入點,對比分析了BSISO活動在西北太平洋(WNP)的顯著差異。結果發現🤫,在滯後15天時,相對於mega拉尼娜夏季😨,赤道型拉尼娜夏季WNP地區次季節整層積分水汽更加充沛🕵🏻🏜,次季節向外輻射長波輻射更弱(圖2)。這種差異與BSISO在不同背景下的傳播特性相關聯。在mega拉尼娜情景下👨🏽🔧,BSISO向西北傳播,而在赤道型背景下🫱🏼🧑🌾,BSISO向東北傳播,這一傳播特性的不同為WNP次季節活動的差異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我們還發現,這些傳播特性的差異能夠用背景水汽異常來很好解釋(圖3)◻️🧶。水汽的收支診斷和多尺度相互作用分析進一步突顯了BSISO傳播差異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圖4)。本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BSISO的傳播機製,為探究BSISO和年際信號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角度。
此工作於2023年發表在《Climate Dynamics》期刊上。
論文信息↙️🧘🏼♂️:Cao C, Wu Z* (2023) Distinct Changes in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under Mega and Equatorial La Niña Conditions. Climate Dynamics, DOI: 10.1007/s00382-023-06924-2.

圖1 Mega和赤道型拉尼娜夏季海溫年際變率的水平分布圖(a, b)以及兩者的差異(c)。打點表示結果通過了90%的顯著性檢驗。

圖2 Mega和赤道型拉尼娜夏季合成的次季節向外長波輻射異常的演變圖(左列和中間一列)以及兩者的差異(右列)。黑框所示區域為關註的西北太平洋區域。打點表示結果通過了90%的顯著性檢驗。

圖3 Mega和赤道型拉尼娜夏季背景整層積分水汽的水平分布圖(a, b)以及兩者的差異(c)🚾。打點表示結果通過了90%的顯著性檢驗📨。

圖4水汽收支診斷(a)以及多尺度相互作用診斷(b),以西北太平洋為診斷區域。綠色柱,藍色柱🧑🏻🍼,白色柱分別表示mega情景,赤道型情景以及差異。星號表示差異結果通過了90%的顯著性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