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溫室氣體監測研討會”將於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開,會議由沐鸣2承辦🏖,采用線下會議的形式。
一、背景
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目標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製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製在1.5攝氏度以內🤸🏽♀️,隨後全球各國積極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製定計劃🍩。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與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及時掌握準確的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是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和雙碳戰略的前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6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19修訂版》首次完整提出基於大氣濃度觀測反演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而驗證傳統自下而上清單結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氣象組織(WMO)成立全球溫室氣體綜合信息系統(IG3IS)計劃💆🏿,並組織編寫《城市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最優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最優做法》🌪。為了促進中國溫室氣體監測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線上舉行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溫室氣體監測研討會”🧦,研討了中國溫室氣體監測進展和應用🧖🏼♀️,成立了“中國溫室氣體監測聯盟”,並在AAS✍🏽、AOSL和CCR聯合發表專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幾年來,我國環境、氣象🎗🈳、海洋、林業等業務部門分別開展了全國尺度、試點城市👩🏿、重點行業、海洋及林業等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碳匯監測💁♀️🏋🏿♀️。國家科研計劃以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為主攻方向➞㊗️,推動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監測裝備。但是☕️,如何準確定量多種溫室氣體排放時空變化規律,特別是區分自然源和人為源CO2排放👩🏿🚒🤵🏼♂️,依舊是國內外科學研究和業務體系的難點和挑戰🧑🏽🦳。在國內外新形勢下,第三屆“中國溫室氣體研討會”將聚焦溫室氣體監測評估對雙碳目標的支撐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推動我國溫室氣體監測同行交流,為建立有效的溫室氣體監測體系提供精準的科學理解、技術支撐和解決方案。
二、目的
促進中國溫室氣體監測同行交流
研討溫室氣體監測評估對雙碳目標的支撐
推動中國溫室氣體監測儀器自主研發和應用
三、會議主要信息
會議時間:2023年11月18至19日
註冊時間🦹🏽♂️:2023年11月17日14:00-20:00
會議地點:粵海酒店 牡丹廳(上海市虹口區逸仙路328號)
交通和住宿指南見附件1和附件2
四、顧問委員會
姓名 | 職稱/職務 | 單位 |
徐冠華 | 院士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
呂達仁 | 院士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穆 穆 | 院士 | 沐鸣2平台 |
周衛健 | 院士 |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
石廣玉 | 院士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劉文清 | 院士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王會軍 | 院士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張人禾 | 院士 | 沐鸣2平台 |
談哲敏 | 院士 | 南京大學 |
曹軍驥 | 所長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陳立奇 | 教授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
丁愛軍 | 院長 | 南京大學 |
葛全勝 | 所長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顧行發 | 副院長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胡建信 | 教授 | 北京大學 |
李傳榮 | 主任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李健軍 | 研究員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盧乃錳 | 總工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
徐華清 | 主任 |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 |
王茂華 | 副書記 |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
五🫥🗻、組委會
姚波(聯合主席,沐鸣2/大氣科學研究院)
曾寧、劉毅🔹、韓鵬飛(聯合主席)(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陳輝林(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劉誠(中國科技大學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
呂洪剛(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牛振川(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孫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王紹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六😒、會議內容
專題1:區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監測和反演——案例和經驗
專題2🧾🍢:監測和反演的質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對驗證
專題3:溫室氣體監測新技術新方法和國產溫室氣體監測儀器研製進展
七🧗🏼、會議日程
11月17日
下午👨🏻⚕️:會議簽到
11月18日
上午🪘🧑🏼⚕️:開幕式及特邀報告
下午:專題1報告及集體討論
11月19日
上午🪣:專題2及集體討論
下午🥸:專題3及集體討論、閉幕總結
報告形式✋🏼:口頭報告或快閃
八、會務費用
會議不收取註冊費👨🏿,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九、會務聯系人🙎🏻♀️:
王一諾,電話🟡:15300248385(微信號同手機號)🧑🏽🦰;
郵箱🦵🏼:wangyn@fudan.edu.cn
會議群(中國溫室氣體監測研討會)🚁:聯系王一諾進群
中國溫室氣體監測研討會組委會
沐鸣2/大氣科學研究院
2023年11月15日
第三屆中國溫室氣體監測研討會
會議日程
2023年11月17日 |
14:00-20:00 | 會議簽到 |
2023年11月18日 |
開幕式 主持人:張義軍 |
9:00-9:10 | 會議承辦單位領導致辭 | 張人禾院士 | 沐鸣2平台 |
9:10-9:30 | 顧問委員及國際專家致辭 |
|
|
9:30-9:40 | 合影 |
9:40-10:00 | 茶歇 |
特邀報告 主持人:張義軍 |
時間 | 特邀報告題目 | 報告人 | 單位 |
10:00-10:25 | 京津冀城市群高時空分辨率碳排放監測及應用示範 | 曾寧 | 馬裏蘭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10:25-10:50 | 溫室氣體試點監測情況介紹與後續工作思考 | 孫康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10:50-11:15 | 極區海洋溫室氣體研究:進展與展望 | 詹力揚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11:15-11:40 | 局域、城市以及區域尺度溫室氣體的大氣濃度監測與排放反演 | 陳輝林 | 南京大學 |
11:40-12:05 | Quantification of fossil fuel CO2 emissions using radiocarbon | Jocelyn Turnbull | 新西蘭GNS Science/WMO IG3IS聯合主席 |
專題1🥻:區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監測和反演——案例和經驗 主持人:呂洪剛、孫康 |
時間 | 報告題目 | 報告人 | 單位 |
13:30-13:45 | 長三角典型水體和城市溫室氣體觀測研究進展 | 肖薇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3:45-14:00 | 濟南市碳監測評估工作實踐 | 高素蓮 | 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
14:00-14:15 | 上海市溫室氣體立體監測進展 | 魏崇 |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14:15-14:30 | 基於“天地空”一體化探索唐山市溫室氣體監測與評估 | 賈濟通 | 唐山市環境監測中心 |
14:30-14:45 | 碳排放的14C示蹤研究 | 牛振川 |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
14:45-15:00 | 稻田甲烷13C同位素的大氣連續監測及排放機製解析 | 李季 | 南京大學 |
15:00-15:15 | 上海城市混合層頂大氣二氧化碳的雙碳同位素研究:水泥和生物的顯著貢獻 | 馮玉凝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5:15-15:30 | 五臺山大氣CO2本底濃度及源匯特征 | 李瑩 | 山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
15:30-15:45 | 茶歇 |
15:45-16:00 | 高空間分辨率城市CO2同化反演系統: SARI-CAS | 金九平 |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16:00-16:15 | 協同衛星和地面觀測的甲烷和黑碳排放量估算 | Jason Cohen | 中國礦業大學 |
16:15-16:30 | 珠三角區域高分辨率碳源匯數值反演評估 | 麥博儒 | 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 |
16:30-16:45 | 海洋大氣溫室氣體船基走航連續觀測研究 | 臧昆鵬 | 浙江工業大學 |
16:45-17:00 | 中國近海溫室氣體觀測與研究 | 呂洪剛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
17:00-17:15 | 超強臺風蘇拉對珠江口溶解性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影響 | 陳正平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
17:15-17:30 | 基於飛機觀測的東亞地區的二氯甲烷排放反演 | 李瑩 | 南方科技大學 |
17:30-17:46 | 學術快閃(2分鐘/人👩🦯,匯報順序參見表1) |
17:46-18:30 | 開放式討論——中國溫室氣體監測聯盟:目標及行動 |
2023年11月19日 |
專題2:監測和反演的質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對驗證 主持人🔦:陳輝林🐕🦺、王紹強 |
特邀報告 |
8:30-8:55 | 含氟溫室氣體的來源與監測研究 | 胡建信 | 北京大學 |
時間 | 報告題目 | 報告人 | 單位 |
8:55-9:10 | 基於地面站點觀測的長三角區域冬季碳排放反演研究 | 江飛 | 南京大學 |
9:10-9:25 | 多尺度COLA碳同化系統及其應用 | 劉誌強 | 重慶市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9:25-9:40 | 上海市碳監測體系構建及應用示範 | 劉啟貞 |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 |
9:40-9:55 | 基於衛星遙感的中國人為源CO2排放反演技術研發及應用 | 李慧 | 清華大學 |
9:55-10:10 | 基於OCO-2衛星 XCO2數據的CO2排放估算以及與排放清單對比 | 靳春林 | 中國礦業大學 |
10:10-10:25 | 利用衛星監測水稻生長階段的甲烷排放 | 梁若思 | 西湖大學 |
10:25-10:40 | 中國及四座典型城市HFC-32和HFC-125大氣觀測及排放估算 | 張旭 | 北京大學 |
10:40-10:55 | 茶歇 |
10:55-11:10 | 溫室氣體標準物質的研製 | 畢哲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
11:10-11:25 | 溫室氣體高精度標氣定值方法探索 | 徐馳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11:25-11:40 | 武漢地區大氣CO2濃度定位與走航觀測分析 | 王紹強 | 中國地質大學 |
11:40-11:55 | 固定汙染源溫室氣體排放量直接監測法計量技術綜述 | 付博亞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11:55-12:10 | ICOS大氣站數據規範簡介 | 付加鋒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12:10-12:16 | 學術快閃(2分鐘/人,匯報順序參見表2) |
12:16-12:40 | 開放式討論⚇:溫室氣體大氣濃度監測的質量控製討論 |
專題3:溫室氣體監測新技術新方法和國產溫室氣體監測儀器研製進展 主持人:韓鵬飛、牛振川 |
時間 | 報告題目 | 報告人 | 單位 |
14:00-14:15 | 面向 “碳達峰” “碳中和”高精度大氣溫室氣體分析儀器的國產化研製進展 | 高曉明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14:15-14:30 | 中精度二氧化碳監測進展 | 韓鵬飛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14:30-14:45 | 含氟溫室氣體高精度觀測技術及應用 | 姚波 | 沐鸣2平台 |
14:45-15:00 | 長三角大氣氫氣及其地氣交換通量研究 | 方雙喜 | 浙江工業大學 |
15:00-15:15 | 多尺度二氧化碳排放反演系統研發與初步應用 | 唐曉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15:15-15:30 | 低成本大氣CO2濃度觀測技術 | 胡凝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5:30-15:45 | 茶歇 |
15:45-16:00 | DQ-1號衛星XCO2觀測L2D產品同化結果分析 | 黃永健 |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16:00-16:15 | 基於光柵分光的超光譜溫室氣體遙感技術及應用 | 邢成誌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16:15-16:30 | 基於單孔徑F-P幹涉儀星載CH4點源探測技術 | 馮玉濤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16:30-16:45 | 星載CO2探測激光雷達數據反演和應用 | 韓舸 | 武漢大學 |
16:45-17:00 | 多源衛星遙感中國大氣CO2濃度及人為碳排放時空變化特征研究 | 柳藝博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7:00-17:15 | 汙水處理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研究 | 王沁意 | 華東理工大學 |
17:15-17:45 | 學術快閃(2分鐘/人🍏,匯報順序參見表3) |
17:45-18:00 | 開放式討論:國產碳監測儀器現狀、難點和發展趨勢 |
18:00-18:05 | 下屆會議介紹 |
18:05-18:15 | 閉幕式 |
表1:專題一學術快閃展示
主持人🌤:呂洪剛🔪、孫康
時間🧖🏻♂️:11月18日下午 |
時間 | 報告題目 | 報告人 | 單位 |
17:30-17:32 | 高塔渦度相關觀測的長三角農業區CO2通量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 | 包恒鑫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7:32-17:34 | 淡水養殖池塘CO2通量多時間尺度變化特征及其影響要素 | 葛培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7:34-17:36 | 長三角背景區域不同高度CH4濃度特征及來源分析 | 單萌 | 浙江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
17:36-17:38 | 亞運會前中後杭州城市溫室氣體車載移動觀測研究 | 王天浩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7:38-17:40 | Predict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with Neural Networks 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 湯李思睿 | 西交利物浦大學 |
17:40-17:42 | Weakening Indian Ocean carbon uptake due to asymmetrical IOD event | 廖恩惠 | 上海交通大學 |
17:42-17:44 | 基於衛星遙感的河北省大氣CH4濃度時空分布及畜牧業排放占比估算 | 賀勃淘 | 中國礦業大學 |
17:44-17:46 | 基於多元衛星融合數據的河北CO2時空分析 | 袁濤 | 中國礦業大學 |
表2:專題二學術快閃展示
主持人:陳輝林、王紹強
時間:11月19日上午 |
時間 | 報告題目 | 報告人 | 單位 |
12:10-12:12 | 山西省區域溫室氣體站觀測數據質控評估研究 | 王淑敏 | 南京大學 山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
12:12-12:14 | 對葉片凋落物的毫米級擾動改變了土壤水界面上的甲烷排放 | 劉昊 | 西交利物浦大學 |
12:14-12:16 | How do different bio-fertilizers and crop rotations aff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rice fields in Suzhou | 趙紫棋 | 西交利物浦大學 |
表3:專題三學術快閃展示
主持人:韓鵬飛🙍🏿♂️、牛振川
時間🥬:11月19日下午 |
時間 | 報告題目 | 報告人 | 單位 |
17:15-17:17 | LI-COR機載高精度N2O🧙🏽、CH4🧚🏻♂️、CO2溫室氣體測量平臺 | 王慧娟 | 北京萊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7:17-17:19 | 朗思科技-腔增強吸收高精度激光溫室氣體分析儀 | 許可 | 朗思科技 |
17:19-17:21 | 關於”光學反饋腔增強激光吸收光譜法高精度溫室氣體監測系統”的國產自研 | 李熠豪 | 上海北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7:21-17:23 | 腔衰蕩光譜(CRDS)技術以及應用數據分享 | 麽欣 | 浙江靈析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17:23-17:25 | 一種基於無人機的原位在線和AirCore連續采樣的溫室氣體觀測系統 | 孫楚 | 南京大學 |
17:25-17:27 | Support Carbon Neutral Goal with a High-resolution Carbon Monitoring System in Beijing | 才其驤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17:27-17:29 | 無人機搭載甲烷/二氧化碳傳感器K96的觀測平臺及測試 | 周煜 | 南京大學 |
17:29-17:31 | 基於機器學習評估高分辨率的道路交通活動城市CO2濃度關系 | 杜展霞 | 北京工業大學 |
17:31-17:33 | 城市溫室氣體高密度組網觀測研究 | 吳晉輝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7:33-17:35 | 城市高密度組網中基於機器學習的低成本CO2濃度觀測儀器的校準方案研究 | 盧芷若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7:35-17:37 | 超光譜溫室氣體遙感技術及應用 | 海光銀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7:37-17:39 | 以星載GNSS- R技術推估海表粗糙度及其在改善風速反演過程之應用 | 張琳 | 上海交通大學 |
17:39-17:41 | 高分五號AHSI載荷的高分辨率近地面甲烷濃度異常監測 | 盧燦燦 | 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 |
17:41-17:43 | 基於無人機航拍圖像解析水庫CH4排放熱區特征 | 胡天超 | 大連理工大學 |
17:43-17:45 | 基於OCO-2/3遙感的中國地區XCO2時空演變特征及局地驅動力研究 | 趙恒恒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附件1:交通指南(僅供參考)
粵海酒店:虹口區逸仙路328號


交通樞紐-培訓地點
| 打車
| 公交/地鐵
|
上海虹橋站 | 距離28km 用時約50min | 方案一:用時約70min 上海虹橋站乘坐地鐵2號線(開往浦東國際機場方向)至中山公園地鐵站——換乘地鐵3號線(開往江楊北路方向)至江灣鎮地鐵站下——逸仙路場中路公交站(51路/100路/850路,人民廣場/武勝路方向)至逸仙路紀念路公交站——步行至會議酒店 方案二🙅🏻♂️:用時75min 上海虹橋站乘坐地鐵10號線(開往基隆路方向)至虹橋路地鐵站——換乘地鐵3號線(開往江楊北路方向)至江灣鎮地鐵站下——逸仙路場中路公交站(51路/100路/850路🧑💼,人民廣場/武勝路方向)至逸仙路紀念路公交站——步行至會議酒店 |
上海站 | 距離8.7km 用時約25min | 用時約30min 上海火車站乘坐地鐵3號線(開往江楊北路方向)至江灣鎮地鐵站下——逸仙路場中路公交站(51路/100路/850路,人民廣場/武勝路方向)至逸仙路紀念路公交站——步行至會議酒店 |
上海南站 | 距離30km 用時約40min | 用時約71min 上海南站乘坐地鐵3號線(開往江楊北路方向)至江灣鎮地鐵站下——步行1.3km/打車至會議酒店 |
上海西站 | 距離14km 用時約22min | 用時約58min 上海西站乘坐地鐵11號線(開往迪士尼方向)至曹楊路地鐵站下——換乘地鐵3號線(開往江楊北路方向)至江灣鎮地鐵站下——逸仙路場中路公交站(51路/100路/850路,人民廣場/武勝路方向)至逸仙路紀念路公交站——步行至會議酒店 |
浦東國際機場 | 距離54km 用時約60min
| 用時約86min 浦東國際機場1號口乘坐磁懸浮(開往龍陽方向)至龍陽路站下——換乘地鐵18號線(開往長江南路方向)至上海財經大學地鐵站下——步行1.8km/打車至會議酒店 |
附件2🫴🏿:上海天氣情況(僅供參考)
11月17日:8℃-16℃,濕度35%
11月18日👱🏽♀️💆🏽:8℃-15℃,濕度42%
11月19日:8℃-19℃,濕度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