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內部文檔 我要投稿
    亞洲夏季風(ASM)對青藏高原卷雲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19-11-02

           卷雲在地球系統能量平衡和大氣水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亞洲夏季風(ASM)將大量人為氣溶膠及其前體物垂直輸送至對流層上部(UT)🌞,並被季風上層反氣旋所截留🕶。亞洲夏季風期間🕧,青藏高原地區的大氣深對流非常活躍,地形抬升和對流層上部-平流層下層(UT-LS)中大量的氣溶膠及前體物導致冰晶形成並誘發卷雲頻繁出現。

           自2016年以來🙅🏽‍♂️,沐鸣2平台大氣科學研究院成天濤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市氣象局賀千山研究員團隊合作🤶🏿,著眼亞洲對流層頂卷雲這一科學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近期成果以“The role of ASM on the form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irrus cloud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為題發表於期刊《Tellus B: Chemical & Physical Meteorology》(Qianshan He et al., 71(1), 1-14, 2019)。研究團隊深入青藏高原,開展高原夏季UT-LS氣溶膠、卷雲形成發展的綜合觀測,研究了高原上空卷雲的形成機製及其相關特性🎇,相關研究成果可為探索亞洲夏季風(ASM)對青藏高原卷雲的形成和其屬性的影響機製提供重要依據🧎🏻‍➡️。

           研究觀測發現💳:ASM期間卷雲頻繁出現,9月ASM衰退時卷雲數量開始減少🛝,同時其高度下降到10km左右;ASM期間大多數對流溢出最大高度(COLs)位於8–10 km🐞,通常位於卷雲的底部或內部,而ASM衰退期間COLs下降至7 km附近🚵🏽,與這個時期的卷雲底部相距較遠。這個觀測事實表明👨‍🚀,ASM期間卷雲的出現與深對流活動密切相關,而ASM後期由液態起源的卷雲明顯減少🌬,氣流緩慢抬升導致卷雲多由原位形成機製產生(圖1)。

    1 2016年夏季阿裏上空的溫度距平變化


    參考文獻𓀗:

    He, QianShan; Zheng, XiangDong; Li, Jian; Gao, Wei; Wang, YanYu; Cheng, TianTao; Pu, JiaWei; Liu, Jie; Li, ChengCai. (2019). The role of ASM on the form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irrus cloud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ellus Series B-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eorology, 71, 13. doi:10.1080/16000889.2019.1577070


    沐鸣2专业提供:沐鸣2🤦🏽‍♀️、沐鸣2平台🧜‍♂️👨🏼‍🎓、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欢迎您。 沐鸣2官網xml地圖